高血壓是都市中的隱形殺手,不明顯的症狀容易讓人忽略。當患者發現罹患高血壓,多會先採取飲食控制、調整作息的非藥物性治療,若成效不佳才會吃藥控制。而服用3或4種以上的藥物,還是無法降下血壓的患者,就可以試試「腎交感神經切斷手術」,阻斷腎臟的交感神經來降低血壓。
高血壓定義
美國心臟協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定義高血壓的標準為:收縮壓超過130毫米/舒張壓超過80毫米。控制高血壓的方式多採取藥物治療、控制飲食及調整生活作息,但根據研究,10至15%的患者屬於「頑固型高血壓」,意思是嚴格調整飲食、作息或服用了3種以上的高血壓藥物,血壓還是無法降到正常的標準,這類型的患者就適合進行「腎交感神經切斷術」,透過手術阻斷腎臟的交感神經來治療高血壓。
誰適合「腎交感神經切斷術」
高血壓名列十大常見疾病之一,由於高血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較容易被忽略,若感到心悸、胸悶、頭暈、肩頸痠痛的時候,應該就醫診斷,以免增加併發中風、心肌梗塞......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阻斷腎臟交感神經如何令血壓正常?
交感神經系統與高血壓有很大的關聯,交感神經越活躍,血壓就越不穩定,硏究發現,腎交感神經是控制血壓的關鍵。它能夠調節腎臓血液流量、維持水和鈉的平衡,分泌多種重要荷爾蒙,包括腎素、血管緊張素、腎上腺素等。這些荷爾蒙可以控制血管張力。因此早期治療高血壓時,就曾經使用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」來阻斷腎臟激素的分泌量,進而達到穩定血壓的目的,以免血壓過高損害心臟、腎臟的功能。但是,由於以前的技術較不成熟,手術的傷口較大且術後需要較長的時間恢復,還容易併發姿勢性低血壓、性功能障礙、昏厥等副作用,於是這項手術慢慢被捨棄不用。
近年來,微創手術技術逐漸成熟,醫學界採用「腎交感神經切斷術」,運用特製的電燒導管,經由鼠蹊部動脈進入腎動脈,燒灼大約3釐米的交感神經,手術時間大約30至40分鐘,傷口不大且併發症少,術後僅需住院觀察,只要傷口完全止血、血壓正常即可出院。
經過臨床的數據顯示,約有8成以上患者的血壓,手術之後降低了10毫米,減低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造福許多高血壓疾病的患者。